安为有,般为无。
意念有不得道。意念无不得道。
亦不念有亦不念无。
是应空定意随道行。
– 《佛说大安般守意经》

前三个是第一阶段,去除杂念,去有。
后三个是第二阶段,去除沉寂,去无。

第一阶段好理解,通过数数,集中注意力,在数数的同时,会自然的冒出杂念,这时候,跟随着杂念(保持着一个意识:隐约或清楚明白当前有杂念的意识),然后是自主的停止这个杂念,进一步集中注意力:专心数数。

我设定的第一次15分钟的闹铃响了。

慢慢的气息越来越长,每一下呼吸,都是很自然的一口深呼吸,一口气隐约能感受到七八次心跳/脉动。偶尔还有杂念冒出来,还是用随和止。随的一个方法就是观因缘:自己问自己为什么会冒出这个念头?直接原因想到以后,就把这个观因缘的念头和被观的杂念停止。(一般这时候杂念已经自然的消失了,只要回到数数就行了。有时候观因缘会被杂念拉进去很深,就是胡思乱想了很多。注意觉知,否则就止不住了,止不住杂念就叫掉举)

在第二次15分钟的闹铃响起的前后五分钟吧。大约就是25-35分钟的时候。

应该是第二阶段:快要入睡了。意识模糊,昏沉了。体会了一把观还净。也不知道自己对观还净的理解对不对,先记下来。

观就是,当自己感觉有那么一两个间隙没有意识/头脑空白(应该是刚刚进入睡眠状态不久,因为状态不稳定,从睡眠状态退出来,睡意朦朦,有一点点清醒),这个时候,要让意识活动起来,能感受到什么,就去尽力感受。比如听到了声音,去仔细听,然后随止。比如感到心跳脉动,去感受,然后随止。这些外在的感觉(色/眼、声/耳、香/鼻、味/口、触/身),还有内在的知觉(法/意识)。

对于内在的,比如冒出一个觉知(可能引发一个杂念,也可能就消失了),这时候用还:还原这个觉知。写到这里的时候我觉得,其实还就是随,区别只是阶段不同,叫法不同。第一阶段是清醒为主的正常人的阶段,第二阶段是昏沉为主的少数人的阶段。

还就是,自己通知自己(这时候的意识是剥离了文字和语言的。知道了却什么也没说,不像平时那样),通知自己:为什么会有这个觉知?我这样尝试了有两三个,有一个比较有感觉。就是在还的时候,成功的引出了一个更深的念头,然后我就立刻明白了是这个念头引起了这个觉知/感受。然后当时我就觉得自己理解这个还的意思了:挖掘更深一层的意识/潜意识,挖掘的目的是净。

到最后下腿正好是第三个15分钟闹铃响起,估计最后十多分钟都是昏沉,就感觉肩膀难受,不时的动动肩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