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前想到一个问题,没有想明白。就是为什么人在做梦的时候,几乎不会遇到和理性/逻辑/判断有关的情境。

比如梦到在学校考试,只会有那个考场的情境,没有过在解一道计算题的类似记忆。

又比如梦到去小店买水,只会有那个交易的情境,没有过付钱找零等数额细节的记忆。

总之是在我的记忆中没有过和理性/逻辑/判断有关的梦境。

之前在知乎上回答了一个关于什么是止观的问题:

可以是安般守意方法中「数随止观还净」六种进阶方法中第三步和第四步方法的名称。按我的理解,「止」的状态大概是忘记了/感觉不到了呼吸和心跳,呼吸和心跳好像停止了的状态。一种醒着的睡眠状态。如果没有长期的训练,一旦进入这种状态,就会很自然的生出一个思想/感觉去体会/认识这个状态。很快就会离开这种状态了。如果经过长期的训练,熟悉了并可以较长时间的保持在这种状态,此时就可以/已经进入了下一个步骤「观」的状态了,就是盗梦空间了。

有人不同意我的说法,于是我开始反思,结果让我对这六个字有了更深的认识。数随止,重在外;观还净,重在内。「数随」是因是工具是方法,「止」是果是目标是状态。

清醒的状态下,理性/逻辑/判断的能力,比作外。睡眠的状态下,感性/无常/不觉的能力,比作内。通过静坐/禅修,通过「数随」方法,去除/舍弃外在的能力,进入「止」的状态,然后进入更深一层的内在的察觉/训练,应该是这个顺序吧我想。

通过「数」,摒弃杂念,专注于呼吸,此时离不开理性/逻辑/判断的能力。为了达到「止」的状态,必须要藉由「随」的方法,即:

当自我感觉时机成熟时(杂念较少、或者呼吸较细),主观的/主动的停止/中止「数」。感受/觉知(感性的)自己的呼吸。「随」的关键,我认为在于对生起的任何念头不判断不对比不作业,只依靠感性去感受/觉知。

也许,忽然一个刹那,就「止」住了。